堺市茶室 黃梅庵
- 觀光景點
- 歷史、文化、古跡
橿原市今井町豐田家17世紀中期的茶室,在昭和時代被移建後成為日本國家註冊有形文化遺產。外觀上,採用銅板修葺的屋頂層層疊疊,富於變化,內部由八疊(約13平米)大小的大廳、小茶室、備茶水屋等構成。大仙公園...
不指定
不指定
不指定
不指定
不指定
適當的位置可能關係 19
堺市茶室 黃梅庵
橿原市今井町豐田家17世紀中期的茶室,在昭和時代被移建後成為日本國家註冊有形文化遺產。外觀上,採用銅板修葺的屋頂層層疊疊,富於變化,內部由八疊(約13平米)大小的大廳、小茶室、備茶水屋等構成。大仙公園...
百舌鳥八幡宮
傳說創建于欽明天皇時期,正殿右前方的大樟樹直徑5.2米、高25米、樹齡700~800年,是大阪府指定的天然紀念物。中秋佳節之際舉行的「月見祭」,是一項祈求豐收、慶祝滿月的祭祀活動,屆時有雄壯的布團太鼓...
妙國寺
1562年,它由日蓮宗的日珖建造而成,院内樹齡1,100年的大蘇鐵是國家指定天然紀念物。其作為內有千利休捐贈的六地藏燈籠和葫蘆型洗手盆的日本唯一的「蘇鐵枯山水」庭園、以及堺事件中土佐藩士的切腹之地,非...
火槍鍛造房
這是從17世紀延續至今的火槍鍛造師井上關右衛門的宅邸兼工作室及店鋪。它作為住所與店鋪等商業空間融為一體的「町家建築」,屬於最古老的一種類型。其作為唯一保留有火槍鍛造屋樣貌的建築,如火槍的生產現場等,被...
堺市立町家歷史館 山口家住宅
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中,街區完全被燒毀。主屋在這之後立即重建,是現存少數的江戶初期的町家之一。作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,充滿魅力,可以感受到傳統堺市的町家生活氣息。1615年,因大阪夏之陣的戰火,街區完...
住吉大社
生命的根源 海之神住吉大社是日本2300座住吉神社的總社,作為攝津國的第一神社而備受尊崇,每年年初都有200多萬人前來參拜。神社祭祀的神明有伊邪那岐命進行禊祓時從海中出現的底筒男命、中筒男命、表筒男命...
宿院頓宮
作為住吉大社御旅所的神社,創建於1816年。其後,大鳥大社的攝社也遷座於此,供奉兩方神靈。每年的7月31日舉行大鳥大社御神渡、8月1日舉行住吉大社御神渡,以及飯匙堀的荒和大祓神事。該神社為住吉大社的御...
堺市茶室 伸庵
伸庵是日本國家有形文化財產,由數寄屋建築名匠仰木魯堂精心建造而成,從芝公園搬遷至此。建築以波形瓦覆頂,局部為2層結構,設有玄關、大廳、茶室、日式客房等,其10間日式房間可舉辦茶事等活動。堺市茶室『伸庵...
本願寺堺分寺
市內最大的木結構建築,又被稱為「北之御坊」,現在的本堂重建於1825年。明治4年(1871年)撤藩設縣後的10年間曾被用作堺縣廳,後返還淨土真宗本願寺派,現作為堺縣廳遺址被列為大阪府指定的歷史遺跡。堺...
堺市立町家歷史館 清學院
這裡作為修驗道寺院,歷史悠久。江戶後期到明治初期,為取經而翻越喜馬拉雅山的日本第一人河口慧海,也曾在這裡學習,因此它作為寺院私塾也十分有名。200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註冊有形文化遺產。位於堺的環濠都市...
龍女神像
1903年,國內工業博覽會之際,建於大濱水族館前。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象徵和平和繁榮的「龍女」。此後因水族館關閉,龍女神像也被拆除。2000年,為紀念建市110週年,在北碼頭防波堤上原樣重建了龍女神像。1...
舊堺燈台
堺舊港南碼頭上的六邊紡錘形燈塔,建於明治10年(1877年),高11.3米。隨著填海造地運動的發展結束歷史使命後,作為堺的象徵之一被保存下來,是日本原址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西式燈塔,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古跡...
千利休宅邸遺址
出生於堺,集寂茶之大成者千利休。作為天下第一茶匠位高權重,被尊為茶道千家的始祖、茶聖。宅邸遺址內有椿之井,水井上的頂篷採用與利休素有淵源的京都大德寺山門的舊木料所建。千利休(1552-1591),15...
堺火槍館
利用町家建築建成的堺火槍館,內部復原了鍛造火槍的鍛爐,展示實戰中使用的步兵火槍、武士火槍,精美鏤金裝飾的大名火槍,以及門楣上懸掛的鎧甲罩衫和笠形頭盔,鍛造所和兵營都能一覽無餘。在這裡您可以接觸堺火槍的...
叮叮電車 阪堺電車
叮叮電車沿著與舊紀州街道幾乎相同的線路穿過堺市街區,自1911年以來的約100年間,一直是本市的風景詩。在市中心區域,電車基本沿主幹道行駛,是參觀沿線觀光景點,來一次悠閒慢旅的不二之選。以叮叮電車的愛...
あなたは旧式のブラウザをご利用中です
このウェブサイトを快適に閲覧するにはブラウザをアップグレードしてください。